行业资讯
提速降费,让数字经济轻装上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发挥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多重效应。会议部署了加快网络升级扩容、增强网络基础能力、降低资费、全面实施“携号转网”、清理规范套餐设置等五项具体任务。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专题部署网络提速降费,足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当下,网络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场,举凡社会动员、资源配置、产业转型、教育、医疗、文化等等,均与网络密不可分。提速降费也早已不是电信运营商让点利、释放一点善意的小打小闹,而是已经成为关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所在。
此前有说法称互联网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这样的说法未免简单化了,数字经济语境下,互联网就是这个社会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好用,便宜,普及。更何况,在传统消费逐步饱和、成长乏力的背景下,占比持续提升的网络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并在实际层面起到扩大内需和稳就业的效应。
这也意味着,网络提速降费仍有待进一步推进,并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背景。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使降费实实在在,消费者明明白白。事实上,这已经是“提速降费”连续第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而从现实看,这些年,社会公众确实享受到了网络提速降费带来的巨大红利。总体而言,老百姓还是能够感受到,网速越来越快,费用越来越低。2017年,基础电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手机长途漫游费;2018年,流量“漫游”费也取消了。手机上网流量平均资费从原先1G比特139元,降为去年底平均1G比特8.5元;固定宽带平均资费从每户每兆5.9元/月,到现在是0.31元/月,这中间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
此次部署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通过下调资费价格、免费提速升档等方式,年内实现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降低15%;通过实施普惠制套餐升档降费、大幅降低套餐外流量单价、针对低收入和老年群体推广“地板价”资费,多措并举实现移动流量平均资费降低20%以上;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间流量“漫游”费降低30%。
这些措施生动地诠释了“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这部“九字经”。提速降费关系到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账自然越算越细,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涉及一般民众,也涉及企业公民;不仅有普惠的套餐优惠,更有涉及低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的低价资费。
而在提速、扩容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互联网下沉,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社会共识。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下沉到县城乃至乡镇,此番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再次强调,针对农村、边远地区等薄弱环节,全年扩容及新建4G基站超过60万个,实现全国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8%。
而由此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农民或小镇青年文化生活的丰富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广大的农村可以方便地搭载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与外部世界的联通。快消品下行,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而农货出山进城,则无疑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农民增收了,农业的产销方式也变化了,基于大数据之上的前端需求会直接指导农民如何种养。
城市与农村从来没有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带给当下中国农村脱贫攻坚任务的助推力,显然难以估量。
会议强调,进一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增强网络基础能力,不仅给企业和群众增便利添实惠,更能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带动扩大就业、发挥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一举多得之策。这是大实话,也是必须聚焦的目标。
当然,这中间,需要特别警惕相关机构光喊口号而实际行动迟缓的情形。比如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电信运营商巨大的海报上写着“不限流量”,而旁边的小字一定会有那句“超额限速”,有些地方甚至超过40G就直接停掉了网络。这样的“惠民生”举措,与其说是落实中央精神,还不如说是一种政策扭曲。
同样,“携号转网”也阻力重重,此前有媒体总结了运营商对待“携号转网”的极大策略,比如有人发现自己有这么多在网协议和套餐,根本无缘转网;有人携号转网后,发现手机莫名多出了一些压根用不着的“优惠套餐”;目前各大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主推的VoLTE高清通话业务,以及一些优惠活动,都将转网用户排除在外。等等。
不搬掉这些前进道路上的“石头”,不可能走向网络世界的坦途。而无论如何,网络提速、扩容、下沉、降费的趋势,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