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资讯

行业资讯

“政企共治”是破解顺风车困境的钥匙

11月6日,滴滴顺风车在滴滴出行App公布了最新产品方案,同时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方案针对用户普遍关心的安全准入问题做了重点回复,在新的方案中,平台将引入失信人筛查机制,并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企业合作方式,以便进一步提升用户准入门槛。
滴滴顺风车回归,颇受各方关注。自从去年滴滴顺风车下架以来,给部分乘客的出行带来了一些不便。企业积极整改之后,监管部门予以放行,体现出对这一新业态的包容性监管思维。
此前,滴滴顺风车一度安全问题频发,引来舆论挞伐。应当说,人们痛心、谴责、追问,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监管部门响应社会关切,督促相关企业整改,这也是维护公共安全的职责所系。
但要看到的是,安全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从来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安全,顺风车作为一种新模式、新业态,由于正处于不断迭代之中,更是如此。顺风车出了问题,当然得反思,企业相关的运营,当然得改进。可是,没有必要因噎废食,把顺风车一巴掌拍死。事实上,出租车也有安全隐忧,但如果因此禁止出租车上路,无疑也是极为荒唐的。
因此,对于因顺风车、出租车发生的不幸事件,从管理部门到民众,都应有一种更为理性的态度。民众要求的,是企业日常管理中尽到最大的义务,消除潜在的安全隐忧,在每次安全问题暴露后,都能认真检讨漏洞,亡羊补牢。换言之,虽然不可能抹除事故和不幸的“万一”,但把这样的“万一”降到最小概率,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此次,滴滴顺风车回归,企业引入了失信人名单筛查,可公开查询到的失信被执行人无法注册成为顺风车车主。包括,对顺风车运营时间进行了限制,尤其是女性乘坐时间限制在5:00-20:00。当然,女性限时乘坐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考虑到滴滴顺风车刚刚走出安全阴影,以及新的系统还只是在试运营阶段,在女性保护上严格一些,谨慎一些倒也能够理解。
滴滴顺风车回归,未来如何保障运营安全,企业无疑责任重大。但是顺风车作为一种公众交通工具,其安全维护责任,也不能全都交给企业。实际上,应对这种复杂的公众安全管理,企业的能力往往也是捉襟见肘。
因此,确保顺风车安全,很多情况下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治。现代社会的治理,政府不仅仅是一个管制者,政府和企业之间不简单只是规制和服从的关系。社会治理错综复杂,很多时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取长补短,线上线下双向融合,从而实现社会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其实,类似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治的模式,还可以走得更远。比如,一键报警,有的地方的出租车通过接入警方系统,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同样的经验,也可在其他平台复制。比如更多政府部门掌握的大数据进行开放,从而帮助平台做好风险管理。再如,对突发安全事件,可建立起平台和多个政府部门之间高效的协同处置机制,等等。
平台的技术能力,政府部门的雄厚资源,二者一旦打通,必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可见,“政企共治”,是破解顺风车困境的钥匙,是建立长效化治理机制的核心所在。这样的治理模式,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微信扫码关注「明时量化」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海德三道19号 海岸城大厦西座1706室   电话:0755-21677939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明时投资管理有限 粤ICP备2021058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