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投资生涯,这三个思考令我时刻警醒
爱因斯坦说:我没什么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究底地追求问题罢了。
来源:雪球
拥有理科生背景的@于翼资产张熙,可能在已经踏入大学校门时都不会认为自己会和金融行业有如此密切的关联。“两个人,一本书,改变了我的择业轨迹,后面的事情,就交给自己勤奋的本能了。”
不想敲代码跨专业考研到经济学,就业时遭遇金融危机
我于2001年读本科,专业是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方向。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与工程师职业背道而驰。通信工程师主要的工作是写代码、做基站的软硬件测试。
很多同学毕业后会去中兴、华为工作,我看到过太多师兄师姐在进入这个领域之后的生活状态,那可谓是“日渐头秃”。所以当时我对想换专业考研的种子就埋下了。
转专业不是一时脑热瞬间就决定的事。现在想起来当时影响我的可能有两个重要的人和一本重要的书:
我的室友兼同学(到现在一直是好友),总是在读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因此我也跟着看。慢慢的,对经济和金融的兴趣与日俱增。另一个同学也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钻研,转换到经济学专业。
这两位好朋友,帮我拓宽了眼界,使我看到更大更丰富的世界。第一位朋友留校做了老师,第二位出国后又回来创业。我们至今也保持着联系,经常就市场进行讨论。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有一天我在图书馆,翻到一本书叫做《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无意中看到的这本书却让我有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感受,我发现通过经济学模型可以去解释和预测社会和经济中的很多事情,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和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复旦后的研究生阶段跟我本科时理工院校的氛围差别很大。当时我周围很多同学,包括上一届的师兄师姐们、下一届的师弟师妹们,都很早就到社会上去实习,特别是早早就接触到各类金融机构,我在研二下半学期开始也逐步开始通过实习接触和了解金融行业。
2006年有一波大牛市,周围都是学经济和金融的同学,所以很多人都早早地进入到股市中开始投资,在耳濡目染中,我对市场的兴趣和认识也日渐增长。
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给我们这届当头一棒,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看得很清楚。但到了2009年面临毕业的时候,影响就十分明显了,金融危机给国内的就业市场造成了非常大困难。
比我们高一届的那些师兄师姐们找工作都很轻松,大多去了比较大的基金公司或证券公司,很容易就拿到offer。可到了我们这届,证券和基金公司的招聘名额就很少了,能拿到offer的就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们师兄师姐很多都进入到金融行业里,但我们这届的同学们绝大部分都去考了公务员,进入国企或者银行。我们同一届同学中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也就四五个人吧。
职业生涯中的两个贵人
我在求学和工作过程中遇到多位引路人,我也非常感恩一路有他们的教导和提携。
第一位引路人,是我研究生阶段的导师,现在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在他的指引下,我首先在经济学领域里恶补了很多知识,后又尝试着在学术上做一些研究工作。在研究生阶段,张老师教会我很多——如何做学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着眼于中国,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的思维方式也逐步从理工科转向经济学的方式。
第二位引路人是黄燕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