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资讯

投资视野

有一种普世智慧,叫做查理·芒格

导读:

作为世界上最伟大公司之一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董事长,芒格很少直接谈如何去投资。在他看来,投资只是生活的一门分支学科,赚钱只是对你正确生活方式的一种奖励。

专注、逆向思维、热爱阅读、多学科思维模型,芒格看重的不是专业知识之“术”,而是底层思维之“道”。在他眼里,投资的原理,跟打棒球、开飞机也没有什么两样,谓之“普世智慧”。

芒格也跟人们印象中“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完全不一样。他所取得的财富,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智慧。是生意人,却没有生意人的俗;是读书人,却没有读书人的酸。他是生意人+读书人的完美结合,是“商才士魂”的代表人物。

芒格的门徒李录先生说,芒格就是2500年后的孔子。于我有心戚戚焉。孔子一生提倡修齐治平,而芒格不正是躬身实践的最佳典范吗?



1959年,29岁的巴菲特在家乡,第一次遇见了35岁的查理·芒格。

巴菲特的妻子苏珊琢磨着,这么优秀、缜密、聪明的两个人碰到一起,会不会“强强相争”呢?

然而苏珊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向“强势”的巴菲特,却主动把话语的主导权,让给了年长6岁的芒格。

那一晚的夜谈非常美妙,两人就像发生了燃烧一样的化学反应。两人这次伟大的相遇,就像“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

多年以后,巴菲特依然不无感激地说道:“芒格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有一次,巴菲特和芒格一同参加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董事会会议。

开完会后,两人走出会场,站在大街上讨论会议信息。巴菲特突然意识到,自己一个人讲了好长时间,而芒格却不见踪影。

巴菲特四下张望,发现芒格已经坐上了去机场的出租车,却压根没有跟他道别。

还有一次,芒格和鲍勃、泰德就储蓄和贷款业务进行谈判。

谈判结束后,泰德把芒格和鲍勃送到电梯口。电梯口打开后,芒格径自走了进去,没有说再见,也没有挥手道别。留下泰德、鲍勃两个人面面相觑。

让芒格对身边的东西视而不见的,不是他的眼睛,而是他的大脑。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另一面,是对周围更多事物的漠不关心。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把这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称之为“心流”——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甚至感受不到时间和他人的存在。


1986年,芒格在哈佛高中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面对台下的莘莘学子,芒格传授了他对生活、投资及获得人生幸福的“经验”:

第一,别做可靠的人。别矢志不渝去做你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养成了这种习惯,你所有的优点都将一笔勾销。

第二,别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别借鉴别人的失败教训,只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学习。做到这一点,保证你得到失败或痛苦。

第三,遭受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就此沉沦下去,永不振作。哪怕你是智者或者幸运儿,遵循这一点也可以确保你永陷泥潭。

在2004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上,一名股东提问:如何在生活中获得成功?

芒格插话回答道:“别吸du,别乱穿马路,别染上艾滋。”

与大多数人热衷于谈如何成功不同,芒格更擅长教你如何避免失败。这种负面清单式的“逆向思维”,芒格曾形象地形容道:

“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有一年,芒格和学生李录共同参加了一个外地的聚会。

活动结束后,他们在机场的候机厅遇上了。芒格庞大的身体在过安检检测器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导致检测器不断鸣叫示警,而芒格就一次又一次地折返接受安检。

如此折腾半天,好不容易过了安检,芒格的飞机已经起飞了。

然而芒格一点也不着急,他抽出随身携带的书坐下来阅读,静等下一班飞机。芒格说:“手里只要有一本书,我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酷爱读书的芒格,在孩子眼里就是“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芒格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人物传记。芒格认为,如果你能同亚当·斯密交朋友,就能在经济学上学得更好。

地球上有60亿人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能够留下传记的人少之又少。读一本优秀的自传,就是和已故的伟人“交朋友”。读书的本质,就是跨时空社交。


在芒格眼里,相比于投资专业知识,纪律和耐心甚至更重要。芒格常常引用打棒球的例子来阐述他的这一哲学。

泰德·威廉姆斯是美国棒球史70年以来唯一一名在一个赛季打出400个本垒打的运动员。在《击打的科学》一书里,威廉姆斯解释了他击球的技巧:

1. 把击球区分为77个单元,每个单元代表一个棒球;

2.当球处于较差的击球区域时,绝不出手挥杆;

3.只有当球处于最好的“单元”时,才振臂一挥,一击即中。

在芒格看来,投资和打棒球没有本质区别。相比于华尔街人士的“金钱恐惧症”,芒格经常拿着大把的现金,一拿就是好几年,直到绝佳的机会出现,才奋力一击。

芒格也不遵从“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世俗标准,他的投资风格是集中投资——不是持有100项资产或是400项资产,而是10项资产。

芒格深信,投资的胜利不在于少量多次的成功,而在于少数巨大的成功。正如他所言:

“如果拿掉15项最优秀的决策,我们的投资成绩将显得相当平庸。”

芒格之所以不平庸,是因为他从来不追逐平庸的机会。真正的机会,永远是稀缺的。当我们看到满眼机会的时候,往往是铺满鲜花的陷阱。


1994年,芒格在南加州大学商学院发表演讲,给在座的学生提出了三条职业原则:

1.不要卖你自己都不想买的东西;

2.不要跟你不尊重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工作;

3.只跟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工作。

第1点,是告诉我们要有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卖的理财或者保险产品,如果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就不要推销给朋友了。

第2点和第3点,是告诉我们要选择对的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要让自己每一天都身心愉悦。

在这次演讲中,芒格还提出了“多学科思维模型”——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经济学的知识,对某一现象或者事物做出判断。

人类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从某个角度对世界规律的阐述与解释。如果仅仅只懂得某个学科的知识,就容易形成思维的“路径依赖”——在一个拿着锤子的人眼里,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正如债券天王比尔·格罗斯所说:“我的书房里,并不是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而是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所写的历史书。”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投资的真谛,也许就在投资之外的生活常识里。


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飞机。

飞机的事故率之低,排在所有交通工具之首。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在于,无论飞行员有多么丰富的飞行经验,在出发前都必须完成一个“规定动作”——逐项对照检查清单。


芒格把飞行的检查清单移植到投资领域,形成了独有的“投资原则清单”:

1.风险。考虑合适的安全边际,避免本金持续亏损。

2.独立。你正确与否,与别人是否认同你无关。

3.准备。通过大量阅读,让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4.谦逊。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活动。

5.分析。重点是商业分析,而不是市场分析、宏观经济分析,或者证券分析。

6.配置。如果赔率对你非常有利,就下重注。

7.耐心。尽量避免摩擦成本,如无必要,永远也不要中断复利。

8.果断。当机会出现时,要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一脚踩住。

9.改变。让自己去适应社会,而不是指望社会来适应你。

10.专注。集中精力于自己要做的事情,小心排除不重要的细枝末节。

有了这项检查清单,每项投资就像一场长途旅行,在获得驾驶愉悦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安全。


晚年的芒格,曾以16亿美元的身家,进入美国富豪榜单前400。虽然积累了巨额财富,但跟老搭档巴菲特比起来,简直少得可怜。因为芒格志不在此。

芒格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伯克希尔也有专机。但只有在和太太、家人一起旅行的时候,芒格才会选择乘用私人飞机。有人感到不解,芒格解释道:

“第一,我一个人坐专机太浪费油了。第二,我觉得坐商用飞机更安全。第三,我一辈子想要的就是融入生活,我不希望自己被孤立。”

过着朴素节俭生活的芒格,对待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却热心有加。他曾慷慨解囊,修建亨廷顿图书馆芒格研究中心。因为他的太太是斯坦福校友,他便给斯坦福大学捐赠6000万美元。


芒格看到医生阿图·葛文德在《纽约客》上发表的一篇《成本的难题》,便签发了一张2万美元的支票寄给他作为赞赏。而在此前,两人并没有打过交道。

无独有偶,芒格看过心理学家西奥迪尼写的《影响力》以后,给他所有的孩子都寄了一本,并且送给西奥迪尼一股伯克希尔的股票。按照7月13日的收盘价计算,整整29万美元。

在芒格看来,成功的投资只是正确生活态度的副产品,财富不是用来挥霍的工具,而应该用于奖励对社会做出贡献的那些人。

作为巴菲特的合伙人和导师,芒格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绝对成功。然而,相比于巴菲特股神的光芒,芒格却始终隐居幕后。

如何评价芒格?我想到和芒格同岁的金庸先生的一句话: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微信扫码关注「明时量化」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海德三道19号 海岸城大厦西座1706室   电话:0755-21677939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明时投资管理有限 粤ICP备2021058229号